林顺潮教授两会献策:眼底病防盲治盲、医药器
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围绕加快以眼底病为新攻关目标的防盲治盲体系建设、推进大湾区医疗器械及药品互通发展、关注互联网医院发展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大方向,第11-13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林顺潮教授提交了多个建议提案。
两会期间,林顺潮教授作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,接受了新华网、广东卫视、香港商报网、紫荆等媒体的专访及新闻报道。
我们帮大家整理了一份核心要点,一起来看看吧。
01 两会提案
加快以眼底病为新攻关目标的防盲治盲体系建设
我国每年有接近4亿名患者饱受各类眼科疾病的困扰,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。
近几年,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,经济社会快速发展、人民生活方式转变,我国眼底病防盲的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,与年龄相关性眼病和代谢相关性眼病,如黄斑变性(AMD)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、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正日益凸显,成为中国当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。
林顺潮教授建议:1、推广早查早治,将眼底疾病规范化早期筛查“关口前移”。眼底疾病更早的发现可以大幅降低不可逆盲的发生。2、推广便携式眼底疾病筛查技术,运用人工智能技术,促进眼病筛查。3、推广贫困地区眼底疾病帮扶救治政策,建立眼底疾病健康扶贫长效机制。4、加大对高度近视性眼底病药物和诊疗技术的创新研究,提高眼病疾病的诊治率。5、加强基层眼科和眼科队伍建设,建立健全适宜技术推广网络 。
推进大湾区医疗器械及药品互通发展
《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》指出坚持分步实施,先期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试点,在取得阶段性进展后逐步扩展至其他符合要求的指定医疗机构。
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林顺潮教授提交了《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器械及药品互通发展的建议》。他表示,方案中有关“分步实施”的具体方案并不十分明确,且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首批试点机构仅此一家过于单一,不能够对港澳药械引入在机制模式、管理方式以及临床应用上进行充分实验验证。建议增加试点医疗机构,优化港资澳资专科医疗机构准入,让试点范围尽快由公立医院扩展至民营医院。
此外,完善医药器械领域互联互通机制,有助于提升湾区整体医疗水平向国际化、智能化、科学化发展。不仅可以对粤港澳三地医疗药品及器械供应进行有力补充,扩大医生在选择上的范围。而且有助于加强港澳与内地联系,增强在内地生活的港人的幸福指数,免除长者及困难群体的后顾之忧,并加强年轻一代对家国意识的培养。
关注互联网医院发展
互联网医院发展前景广阔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但目前面临着政策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,存在信息稳定风险;区域医疗信息系统不兼容,数据无法相互传输和共享;看诊、转诊等服务流程复杂,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低等诸多问题。
林顺潮教授建议国家采取科学的、稳定可靠信息共享管理机制来保障卫生信息的稳定与共享问题,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智能化互联网医院。
02 媒体专访
“爱国者治港”将受到香港各界的理解和拥戴
(紫荆3月5日报道)林顺潮教授接受《紫荆》记者采访时表示: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决定的形式,进一步明确全面落实“爱国者治港”原则,完善香港特区的选举制度,是中央全面贯彻“一国两制”方针的重大举措,这不仅关系到700多万香港市民的福祉,也必将为香港特区的长治久安带来健全的制度保证,因此说这项决定意义重大。
作为港区人大代表,我不但热切希望这次人代会能通过这一重要决定,而且希望在这个决定之下会有具体的实施细则。有了这项全国高权力机构的决定,全面落实“一国两制”,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才有了可靠的法律保证,香港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--这是我的热切期待!
深圳卫视《云端看两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》
(深圳卫视3月7日报道)林顺潮教授在深圳卫视《云端看两会》节目中表示,粤港澳大湾区是未来世界湾区能够发展的地区。未来大湾区建设如何推进,我们希望整个产业上下游都能够发展起来,包括医药研发、服务、大数据等。
谈及如何增强核心引擎功能,推动大湾区增质提效,林顺潮教授表示,我们现在很关注环保,碳归零这些,深圳可以做一个示范。
从爱国者中选贤任能 香港明天更美好
(广东卫视3月10日报道)
林顺潮教授在广东卫视晚间新闻《从爱国者中选贤任能 香港明天更美好》专题中表示,相信香港必将恢复安宁与再发展,特别是大湾区还是机会非常之好的。
要提高健康意识,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护眼睛健康
(新华网3月11日报道)
对于国家卫健委新发布的《中国眼健康白皮书》,林顺潮教授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: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要懂得如何保护眼睛,看东西越远,对眼睛负担就越小,维持平均每天少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。使用电子产品时,眼睛和屏幕的距离至少保持30厘米,每30分钟看远处30秒钟放松。
近视问题值得好好关注,超过600度就是高度近视,高度近视的眼球比较容易退化,产生白内障、青光眼、视网膜脱落、黄斑退化等问题。
此外,大家要提高健康意识,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护好眼睛。遇到眼部健康问题时,需要及时去找眼科大夫做检查,早发现早治疗,减少失明风险。
END